“慢步道宽敞了,一眼望去整整齐齐,通行都顺畅了!”“路边还新增了充电桩,商户‘飞线’充电的问题也解决了,太好了!”7月31日,在焕然一新的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康银巷,沿路商户和居民对身边的变化赞不绝口。这条全长950米,曾因摊贩占道、车辆乱停、积水内涝被居民称为“烦心巷”的康银巷,经街道、社区“三色”治理模式,如今正以“幸福巷”的新面貌,成为基层精细化治理的生动注脚。
“过去电动车、共享单车乱停放,盲道被占,现在按红、绿、黄三色分区停放,清爽多了!”沿街商户马先生的感受,源于长城中路街道精准把脉,针对康银巷“顽疾”创新推出的非机动车“三色”管理模式:划分出“红、绿、黄”三色停放区域,红色区域为居民非机动车辆停放区,绿色为共享单车停放区,黄色区域为外卖小哥临时停放区。
“三色区域划分得再细点,能不能多规划几处红色区域?”在商户意见征集走访中,商户的建议被认真记录。为让“三色”管理更贴合实际,社区逐户走访了109家沿街商户征集意见建议,并根据意见清单,精心设计制作并安装了18块三色区域引导标识牌,安装33个充电桩可同时供66辆电动车充电。“商户是‘三色’管理的直接受益者,更该是参与者。”鲁银社区党委书记钱超介绍,社区向商户发放《倡议书》,推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不少商户主动当起“停车引导员”。经营小餐馆的张先生说:“现在门口干净整齐,客人都愿意来,我们肯定得守好这份秩序。”
“以前三天不整治就回原样,现在天天有人管、大家一起护,这秩序稳得住!”为巩固治理成效,鲁银社区依托“双网融合”工作机制,织密日常维护网络。社区治保委成员坚持每日巡逻,动态引导非机动车按颜色入位停放;物业公司则依托红线管理,每日督导商户门前卫生及消防通道秩序畅通;金凤区综合执法局针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积极劝导,有序规范流动摊贩经营行为。此外,社区结合未成年人暑期实践,组织辖区青少年参与车辆摆放、垃圾清理及倡议书宣传,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商户居民自觉遵守停车秩序,让“三色”管理从“一时整治”转向“常态保持”。
如今的康银巷,树坑铺设碎石、裸露绿化带暂时覆盖仿真草皮,三色停车区与绿意相映成趣。从“烦心巷”到“幸福巷”,康银巷的蝶变,是精细化治理赋能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三色”管理的背后,是社会资源的高效整合、商户居民的主动参与、常态机制的坚实保障。这条小巷的故事,正成为银川市金凤区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的生动样本,也让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细微处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