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断、上篮、进球……8月5日上午7时许,淮北市长山路桥下体育公园篮球场热闹非凡,场上球员正拼尽全力、挥汗如雨。
“原来大家只能去几公里外的体育场馆打球,如今在家门口就能畅快打上一场,太方便了!”淮北市相山区居民王建军笑着说,自从今年初体育公园建成后,约上三五好友到球场出出汗,已成为生活常态。
长山路立交桥是一座斜拉桥,南北向跨越淮北火车站7股铁道,长440多米、桥面宽20米。近年来,立交桥周边新建了多个居民住宅小区,但一直缺乏配套体育运动场所。
“这片桥下空间,曾因坑洼不平、荒草生长而乏人问津。”淮北市相山区城市更新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泓霖介绍,城市里不乏立交桥、高架桥等桥梁,如何开发利用桥下空间,更好地造福于民,成为检验城市工作精细化、人性化程度的一项指标。
去年8月,在科学论证基础上,淮北市建投集团联合相山区对这片桥下空间启动更新改造。“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地面采用专业级弹性丙烯酸和多彩硅PU材料,增强耐用性和抗磨损性。”陈泓霖说,同时布置了节能LED运动泛光照明、防护网、休息座椅等专业设施,既满足群众全民健身需求,又兼顾了场地安全。
记者看到,这处约3000平方米的体育公园,被划分为1个标准网球场、4个篮球半场、4个匹克球场及400平方米的休闲商业区。各具特色的分区,丰富了附近居民的健身休闲空间。
“在桥下设置体育公园,桥底成了天然‘顶棚’,夏天不晒、雨天不淋。”中场休息的球员王佳泽说,球场建在桥下,打球也不怕扰民了。
更新改造,也非一劳永逸。桥下空间的具体业态,会根据市场化机制动态调整。在网球赛季,网球人气变旺,匹克球场可以转型为网球场;同样,篮球半场也可以开放给飞盘爱好者。
“我家就住在这附近,每天都会来转一转,这里健身器材齐全,很受我们老年人欢迎。”今年79岁的淮北市民徐孝兰说。
如今,这片桥下闲置空间蝶变为当地颇具人气的运动、社交场所,成为百姓身边的“小美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