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体育·官网直达-开启共赢新机遇

0851-5633215

公司新闻

聚焦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丨逐“绿”向“智”让发展有含金量、含绿量——乌鲁木齐企业加快布局智能绿色新赛道引领产业高质量

发布时间:2025-07-23点击次数:

  

聚焦乌鲁木齐高质量发展丨逐“绿”向“智”让发展有含金量、含绿量——乌鲁木齐企业加快布局智能绿色新赛道引领产业高质量(图1)

  新疆网讯(全媒体记者王丽丽)化工企业里,自动化设备取料、送料,见不到一丝粉尘;工业园区内,废旧物品经过自动化设备处理,变废为宝;环保科技企业不断加大研发,生产各类绿色产品……

  盛夏时节,记者走进乌鲁木齐各大企业车间发现,乌鲁木齐企业正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节能装备、低碳产品、数字技术等不断拓展出新场景、新产业,逐步成为工业发展新引擎。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如今,越来越多的乌鲁木齐企业逐“绿”向“智”前行,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低碳发展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让发展有含金量、有含绿量。

  传统制造业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唯有向绿而行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瓶颈。如今,乌鲁木齐一些传统制造企业尤其是一些国家级绿色工厂已探索出可行路径。

  什么是绿色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定义为: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厂。

  高效与智能的生产模式,除了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意味着更高效的能源利用效率,是打造绿色工厂的关键环节之一。

  提及煤化工、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人们往往会想到“污染”和“耗能”。然而,7月16日,走进国家级绿色工厂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将无数米粒状的聚烯烃打包成袋,运往下游企业。聚烯烃的生产原料是煤炭,可厂区中却见不到一丝煤尘。

  在一块煤的“美白”之旅中,会产生废气、废水等不利于环保的废物。记者从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了解到,公司累计投入38亿元进行环保设施升级,主要包括尾气处理、废水处理、固废处置、粉煤治理,有效防止了煤尘满天飞。其中,全封闭式卸储配煤系统让煤块、煤粉全部入仓;污泥干化系统、中转渣场实现了固废无害处置;污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污水零排放等。

  乌鲁木齐市生态环境局甘泉堡经开区分局局长米超说,去年,甘泉堡经开区通过“一企一策”精准策略,35个技改项目实现148.93吨大气污染物减排量,超出年度减排目标任务18.9吨。

  在宝钢集团新疆八一钢铁有限公司中控室的大屏上,一座高炉内的炉火熊熊燃烧,各项指标运行稳定。

  这是八钢公司2500立方米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的运行状况。这个世界首座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示范项目,将实现年减排二氧化碳近100万吨,相当于在新疆再造一个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

  就在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国家首批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中,“2500立方米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商业化示范项目”名列其中。

  何为富氢碳循环氧气高炉?它是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推进传统长流程钢铁工艺绿色低碳转型的创新之举。该工艺是将传统高炉产生的煤气,经过一系列压缩及脱除其中的二氧化碳等复杂工艺步骤后,再循环回用至高炉,进而大幅降低燃料消耗和碳排放强度。

  工业是能源消费大户,占全国能源总消费量的65%。越来越多的乌鲁木齐企业通过持续开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模式的体系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自身绿色低碳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绿色化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制造业绿色化,就是在制造业生产全过程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技术创新、管理优化等手段,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乌鲁木齐企业通过制造绿色产品,构建清洁高效低碳能源消费结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化水平。

  7月15日,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疆德安环保科技股份公司生产厂房,一台智能化分类垃圾房格外显眼,看起来时尚又现代化,其外观与普通垃圾房明显不同,设置有可回收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三大区域,其中,可回收垃圾分为纸类回收和一般可回收物。

  站在垃圾房前,摄像头识别人的面部后,自动开启了投放口,并根据需要投放的垃圾,为其指导精准垃圾分类。

  “这是提前将个人信息录入垃圾房,投放垃圾的时候,可回收垃圾能自动称重,自动积分。”公司负责人徐志宗说,如果投放垃圾错误,系统会自动提示。而在偏远地区,这座智能垃圾分类房并非独立运作,它与一站式低温磁化垃圾处理设备共同构建起新型垃圾站,合力破解垃圾转运不便的难题。

  近年来,德安环保科技持续深耕小型垃圾分散处理领域,依托热解技术实现垃圾就地无害化、减量化处理,200立方米垃圾经处理后,最终仅余1立方米残渣。

  绿色消费所要求的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高质量标准,倒逼生产方式转型,促使形成绿色新质生产力。更多的乌鲁木齐企业看准绿色消费,以高质量的绿色供给满足人们的绿色新需求。

  7月14日,走进新疆路艺通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占地56.5亩的一期工程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除办公楼、宿舍楼还在加紧建设中,30000多平方米的7栋厂房已经建成,8条生产线正在加快运转。公司生产的绿色环保产品包括塑胶跑道、地坪漆、特种砂浆和防腐涂料等近百个品种,产品主要用于体育场馆建设、工厂厂房内地坪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等方面。

  目前,公司60%左右的原料,来自甘泉堡经开区几家大型化工企业,而企业生产的部分产品也销售给园区企业。公司副总经理杨安远说,公司生产的产品除供应疆内市场,也已打开国内市场以及中亚市场,产品已销往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销售额已超过1000万元。

  扫码即骑、氢能助力、节能环保,这些亮眼的标签是中能建青启未来(北京)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共享氢能电动车特点。该电动车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动力,堪称真正的“零碳出行工具”。

  公司执行董事王希说,该公司已在新疆设立了一家子公司,计划年内生产1.5万台并投放至甘泉堡经开区。不仅如此,公司还将在甘泉堡经开区落地氢能加气站等一系列项目,逐步将共享电动车推广到乌鲁木齐各景区、商圈等。

  更多的企业意识到,产业协同是构建绿色的关键支撑。一家减碳不是减碳,全行业共同减碳才是真正实现减碳。

  如今,乌鲁木齐企业正在探索生态颜值与价值协同并进,让绿水青山有“颜值”也有“价值”。

  6月,新疆首个资源利用集群项目——新疆资源循环产业示范基地,在甘泉堡经开区启动,项目将破解新疆循环经济发展瓶颈,推动区域绿色转型。

  新疆资源循环产业示范基地项目由新疆环保循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该基地计划总投资8.9亿元,建设集仓储、加工、配送、以旧换新、再制造等功能于一体的新疆资源循环产业示范基地,首期规划300亩建设用地,将落地10000吨/年退役风机叶片资源化项目、5万吨/年再生铜资源化利用项目和10万吨/年废塑料资源化项目,形成“资源回收—分类处理—再加工—再利用”的完整产业链。

  新疆环保循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艾斯哈尔·茹孜说,示范基地是集团发展循环产业的一个载体,将致力于探索资源循环利用的创新模式,通过引入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为推动新疆循环产业升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集团配套在乌鲁木齐其他区域建立分拣中心,分拣中心首期注资6亿元。

  “新疆是风能、太阳能的重要资源基地,但大量的风能、太阳能建设已有太多年,很多已过了服役期,这样必将会产生一些废物。”新疆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黄韶华说,新疆重点发展的产业比如能源化工、煤化工、绿色化工等,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优势资源转变必然会产生废物,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就是变废为宝。

  事实上,更多乌鲁木齐企业通过变废为宝的方式,让产品所具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体现出来,让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价值”协同并进。

  目前,新疆华瑞气体有限公司的年产3万吨碳酸氢铵项目已启动建设,预计9月投产,项目建成后,可将废气变成碳酸氢铵肥料,实现变废为宝。

  新疆华瑞气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佘芳介绍,碳酸氢铵项目之所以将产能定在3万吨,是根据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废气排放量而确定的,项目将对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产生的废气进行回收利用,加工生产出碳酸氢铵肥料。

  九游体育在线咨询

  在华瑞气体有限公司碳捕集利用项目生产车间,来自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的二氧化碳经过压缩、脱硫、冷却、提纯等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出高纯度的工业液体二氧化碳,输送入产品罐进行储存。

  液体二氧化碳不仅能用于油田驱油,增加油田产能,在新开采的油田也大有用途,目前新疆多处油田正在尝试前置压裂环节注入二氧化碳,用二氧化碳来驱动原油产能。

  佘芳说,碳捕集利用项目已于2023年12月投产运营,目前企业是疆内产能最大的液体二氧化碳生产企业,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对空排放量达30万吨,直接改善环境。

  目前,乌鲁木齐市“无废城市”正深入推进,以工业固废、再生资源、生物质、再生水为主导的循环链初见雏形,已形成以政策为引领、技术创新为驱动、重点项目为支撑的循环经济体系。

  开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主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电子政务中心政务服务热线

0851-5633215
E-mail

256366958@qq.com

扫一扫,添加微信

Copyright © 2024 九游体育设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黔ICP备2020009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