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楚天热事)4月22日早上,地处荆州江津西路与太岳路交汇路段原法雷奥搬迁后空地上一大圈围墙,在挖掘机震耳欲聋地轰鸣中被一段段拆除,里面地青草、灌木显露出来。这是荆州沙市区近期开展城市围挡综合整治行动的一个缩影。
这次整治内容主要包含围挡拆除、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清理以及裸土复绿,同时针对部分地块实际活化利用,将设置小型商业、小型游乐场、家庭农场等。经调查,目前沙市区有各类围挡围墙110处,除了应保留各类房建市政工程围挡36处,其他74处将在4月30日前全部拆除完毕,并同步开展复绿和活化工作。
曾几何时,漫步在荆州城区,映入眼帘的除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古韵,还有那一道道林立的围墙。这些围墙,由2.5米高的铁皮,搭配钢架支撑固定而成,部分还铺设人造草坪并印上标语。它们在十多年前开始大规模出现,在2017年城市扩张时达到顶峰。
一道道围墙成为城市发展中一道道尴尬的“伤疤”,也成为了市民心中一道道不吐不快的“堵”。这次拆除围墙行动,受到了市民地广泛关注,大家都认为这是干了件得民心的大好事。但是围墙好拆,如何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让荆州不再“围墙围城”的历史重演,成为了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一个不得不严肃面对的问题。
追根溯源,荆州的围墙最初出现,确实是本有着合理的初衷。一是圈地,将已拆除建筑物的空地圈起,表明土地已收储,等待开发;二是安全考虑,把搬迁后废弃房屋或“烂尾楼”围起来,防止人员进入发生危险;三是遮丑,拆迁后的空地往往杂乱无章,与城市形象格格不入,围墙一围,似乎能暂时掩盖这些不美观的地方。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以市中心的便河工艺美术大楼和长途车站对面的绿化村为例,便河工艺美术大楼被围墙圈了10年以上,绿化村也围了近10年,不仅将盲道、人行道占据,导致行人与非机动车、机动车混行,给交通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还严重影响市容市貌。
比如有网友吐槽:“公安门地块闲置近20年,若当初用围铁皮的钱种树,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创造一定经济效益。“荆州古城西门菜市场周边,拆迁后楼房拆了一半,空地被绿皮围挡包裹,却长期不见后续建设动作。”
从经济角度看,围墙的大规模存在反映出城市土地开发利用效率低下。大量土地被围挡圈占,却长时间闲置,无法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造成资源浪费。从城市管理层面而言,相关部门在土地规划、项目推进和监管上存在漏洞,未能有效协调各方,及时推动项目落地,导致土地长期处于“围而不用”的状态。
而部分市民素质也在这场“围墙闹剧”中暴露无遗,围墙上标语被抠残、人造草坪被点燃、围墙被私自破坏开设小门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仅破坏了公共设施,也加剧了城市管理的难度。
这一次,沙市区开展的城市围挡综合整治行动,无疑是一次勇敢的破局尝试。我们欣喜地看到,西干渠路与红门路交叉口原先的围挡已拆除,垃圾被清理干净,园林绿化工作者忙着栽植红檵木球、茶梅、腊梅、桂花等绿植,曾经的荒芜之地正逐渐焕发生机。
进入4月份以来,在地处江津西路的荆州广电大楼内上班的职工,出门上班时间普遍比以前提前了半个小时以上,因为他们要去抢车位。由于历史的原因,荆州广电大楼停车场车位一直很紧张。2017年底,紧邻大楼后门的太岳路上一片餐馆属于违建被拆除了,打起了围墙成了一片空地。经过协商,由荆州广电出资铺上碎石,并在围墙上开了一个门,成为了员工临时停车场。
3月26日,荆州广电大楼内职工接到通知,临时停车场将关闭停用。第二天早上,便来了一抬挖掘机,三下五除二地拆除了临太岳路的一段围墙,关闭了入场通道,成为了一个废弃地停车场。
一边是空着的停车场被废弃,另一边却又是荆州广电大楼内职工无地方可停车,这中间就是拆除了一临街的一段围墙。其实,在广电职工心底哪怕是收费也行,总比违停被交警罚款强,希望这个临时停车场得到合理利用。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深刻地折射出拆除围挡只是第一步,如何科学利用这些空地才是关键所在。
据了解,沙市区针对部分地块实际,制定了差异化活化方案,比如在交通便利区域改造成临时停车场、健身广场或社区市集;边角地实施绿化补植或小微空间更新,设置小型商业、小型游乐场、家庭农场等。
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无疑会困难重重。比如资金投入是首要难题。无论是建设临时停车场、健身广场,还是进行绿化补植,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以建设一个标准的临时停车场为例,需要进行场地平整、地面硬化、标线规划等工作,这些都需要不菲的资金。而财政资金有限,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成为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
规划协调也存在挑战。不同地块的活化利用需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与城市整体规划相契合。比如,在规划临时停车场时,要考虑周边交通流量、居民需求等因素;建设健身广场,要配套相应的健身设施,并合理布局,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这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目前在部门沟通协调上还存在一定障碍。
此外,后续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活化后的场地,如临时停车场、小型游乐场等,需要持续的管理和维护,包括卫生清洁、设施维护、秩序管理等。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出现脏乱差、设施损坏等问题,导致这些场地无法持续发挥作用。
一座城市,拆围墙不仅仅只是拆围墙。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包容心态看待问题,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方式。沙市区在此次拆围墙地整治行动中,在创新机制实行长效管理方面,也为城市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今后沙市区将对区域内主要街路、广场围挡实行严格审批,严格论证规模、高度和时限,确保坚固美观;公示施工期限和监督电话,鼓励市民参与监督。这一举措,将政府管理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有效提升了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近期大火的荆州市民之家地油菜花海,就是对闲置空地再利用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不仅让闲置土地得到有效利用,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休闲观光的好去处,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居民的幸福感。这启示我们,在城市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城市资源潜力,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将挑战转化为展现治理智慧的实践范例。
荆州的“围墙围城”现象,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积累问题的集中体现。从围墙围城到拆违整治,再到探索科学利用和创新城市管理方式,这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业内人士指出,一些城市采用“互联网+城市管理”模式,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城市围挡、空地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的成功经验,荆州也可以借鉴。
与此同时,加强城市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也至关重要,在土地出让、项目建设等环节,充分考虑城市长远发展需求,避免出现土地闲置、围挡长期存在等问题。
这次拆围墙沙市区动了,希望荆州区、经开区、文旅区、高新区也尽快动起来,毕竟城市治理全市一盘棋,才会有综合效果。相信,在政府、社会和市民共同努力,荆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现代化进程中必将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城市形象与宜居品质的双提升。
1、凡本网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荆州广播电视台”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荆州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荆州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