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生態環境部發布了《關於2024年度生態環境科技成果科普化典型案例和優秀科普作品的公告》,區生態環境局拍攝制作反映長寧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資料片《萬物同興惠長寧》入選“生態環境優秀科普作品(視頻類)”。生態步道、河濱水系、公園綠地、生境花園……這些生境空間裡的故事,長寧這樣娓娓道來→
近年來,長寧區的空氣更清新了、河道水質更干淨了,綠色生態空間更豐富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美好生態環境成為長寧加快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精品城區的靚麗名片。
“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城市地區是人類與其他生物共生共棲的空間。2023年起,區生態環境局請專業團隊對轄區內生態步道、河濱水系、公園綠地、生境花園等各類生境空間開展了為期近一年的生物多樣性觀察拍攝,形成資料片《萬物同興惠長寧》,全片從“帶”“廊”“園”“家”四個方面,展現長寧區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多彩。從城市藍綠空間到物種多樣性,長寧的生態環境之美在鏡頭下充分展露,廣受好評。
為引導公眾從了解、支持到主動參與,使全社會參與到生態環境建設和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中,長寧區開展了多層次、多元化的生物多樣性宣傳,打造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教育品牌,探索公民科學項目,鼓勵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
為什麼有的樹開花時不長葉?哪些鳥兒是我們的好鄰居?什麼動物愛在夜間出沒?在區生態環境局首創的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科普教育品牌“生境課堂”中,來自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們帶領市民走進不同生境空間,通過理論學習與實地觀察相結合的方式,共同學習、探索生境知識,了解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知識,同時通過打造“季候令”專欄,令市民們得以從不同視角觀察自然。今年,“生境課堂”還搬進了網絡空間,以線上視頻的形式同公眾見面,並通過生動有趣的講述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又一個小動物的世界。
這一系列活動利用轄區內各類生境的生物多樣性資源,向公眾普及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理念和知識,搭建可供公眾參與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實踐和體驗平台,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拓展“生境+”沉浸式生態環境教育功能。
“哇,土壤原來也可以做‘體檢’!” “原來水質是這樣監測的!”……近年來,長寧區持續開展環保設施公眾開放活動、環境宣傳進校園活動和“政府開放月”主題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市民們走進生境空間,了解更多關於環境保護的知識,沉浸式發現生態環境的“秘密”。
長寧區還充分發揮環境監測實驗室和生態文明實踐基地等生態環境科普宣傳陣地作用,積極打造“家門口”“學校旁”的“創新實驗室”和“生態環保體驗空間”。穿上小小實驗服,化身小小實驗員,做起趣味小實驗,來自天山一小的孩子們利用黑枸杞裡花青素作為酸鹼指示劑,讓液體混合再變色﹔江五小學的孩子們則通過酸鹼中和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吹起一個個氣球﹔在虹橋河濱的親水平台,工作人員運用專業監測儀器,現場為市民們演示了標准規范的水質採樣流程……不同的公眾開放活動,讓市民們切身了解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走近科學的世界。
近年來,長寧區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不斷提升區域生態服務功能,探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實踐。長寧區將持續引導更多公眾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推動公眾共育共享藍綠生態空間,深入開展公民科學項目,進一步促進形成藍綠融合、各類空間有機聯系的生境系統,系統性提升長寧區生態環境品質,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國際精品城區。下一階段,長寧區還將開發更多特色宣傳產品,熱愛生態環境的市民朋友可不要錯過哦!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